台灣四面環海,每年夏秋之際,總難逃脫颱風的肆虐,風災後大量的積水、流溢的排泄污物及未處理的動物屍體,在酷熱的環境下,如果未能及時注意環境消毒、清潔與個人衛生,很容易就會滋生黴菌、細菌等致病原,此靠更要注意飲水衛生與食材保存狀況,以確保飲食安全。
(一)、餐飲衛生
1.應有良好水源以保持廁所之清潔,否則餐飲業者應暫停營業,避免交叉污染造成食品中毒發生。
2.注意手部清洗乾淨,勤洗手是杜絕傳染的良方。
3.遭到水淹的新鮮食品應丟棄,不要食用。如需食用,請先以清潔的自來水洗淨後,充分煮熟。
4.食物應充分煮熟,避免生食。
5.不吃未經適當條件保存的魚貝類食材。
6.停電後,冰箱內的食物不應再食用。
7.確實清洗刀、砧板、容器、鍋、盤,必要時用沸水沖洗後再使用。
8.一旦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,民眾應迅速就醫並保留剩餘食品,以及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,以利追查中毒原因,同時通知衛生單位進行調查。當醫療院所發現食品中毒病患時,應於24 小時內通知衛生單位處理,至於發生中毒人數較多的案件,衛生署均會展開流行病學調查,以查明中毒原因,協助地方政府指導改善。
(二)、用水衛生
1.飲用水一定要煮沸後才能飲用。
2.限水期間應使用自來水或市售有GMP 標誌的包裝飲用水,並應在有效日期內使用。
3.地下水源水質未經檢驗合格前,請勿飲用。
4.如一定要使用地下水源為飲水時,應有簡易過濾設備(如逆滲透、超薄膜過濾等)處理後才能使用,且應經常更換濾心。
5.停水期間應關閉抽水馬達,以免造成管路負壓,使輸水系統受到污染。
資料來源:衛生署健康九九網站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